作者: 香港人,1993年開始銷售海外物業,未有打算停下來
有一點不吐不快已多年了,就是我不明白金融中心是怎樣可以靠規劃一幅地和叫喊幾句口號而『打造』起來的。所以寫下這篇文章。
首先我討厭『打造』這兩字,標題的『打造』是諷刺性的,因為我看見很多人在說。也許我年紀不少,我小時候在香港是沒有『打造』這詞語,現在什麼也『打造』,感覺不甚優雅,我不是語言學家,不知道怎樣不對,但就是不喜歡。
拿一大幅土地去建造金融區?
我不會講馬來西亞壞話,只是有話直說。我參與銷售馬來西亞物業超過二十年。我相信我公司是過往十五年在香港銷售馬來西亞或吉隆坡樓最多的公司。事實上最近幾年有公司銷售量應比我們多,但如果計算十五年的總和,我們是輸不了的。
吉隆坡當然有金融業,但絕不是世界或區域的主要金融中心,從來不是,未來亦困難。若干年前(已忘記多久)馬來西亞政府宣佈拿市區一大幅土地去建造國際金融區,我感覺不妙。吉隆坡的商業大廈空置率並不低,我亦相信如果有需求的話,政府和發展商是輕易可以提高供應量的。那為何要特別規劃一幅約七十畝的地呢?你可以叫它做金融區,但是否不在那裏的就不是金融機構呢?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吧,但從來沒有限定那一區是金融區,中環當然有很多知名的金融及相關公司,但其他區亦有,你喜歡在旺角、沙田或荃灣開也可以,各師各法,政府管不着。
制度和政策的配合才是關鍵
這金融區最初叫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District (KLIFD),後來改叫Tun Razak Exchange (TRX)。大家現在知道項目是前首相Najib Razak的形象工程,也是他的貪污工程。從規劃到完全落成需時十五年,我看應該不只。金融市場瞬息萬變,效率是一切,如果有市場有機會,為什麼要等十五年呢?我想不到。有些人憧憬伊斯蘭金融,十幾年前開始談,香港在曾蔭權時期亦談過(當然不成事),要做到就一早做到了,不用等。一些中東銀行在馬來西亞開分行是有的,但不是大規模的金融發展。期望中東以吉隆坡為金融中心是一廂情願。
制度和政策是關鍵。完善法律、資金自由進出、資訊自由流動及產權保護缺一不可,讓參與者自由競爭各顯神通是不二法門。各位認為吉隆坡跟香港和新加坡怎比呢?從宣佈TRX到現在,我沒聽到有重大政策或制度改變。現在還有外滙管制啊!
TRX有些住宅樓盤以金融中心招徠,大家不要希冀有特別高的升值潛力或成千上萬的金融業租客了,就當它們是市區新地段的優質樓盤吧。雙子塔區是成熟已發展區域,價值當然較高,中環始終比西九貴呢!
吉隆坡有其優點,樓市前景我亦看好,我只希望大家不要幻想它能成為主要金融中心。在龐大的宣傳下,偉大祖國的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尚且在掙扎,吉隆坡的無力有形之手能成功否?
祝健康順利!